【理通三迤】警示教育“三忌三要”

2023-09-08 17:43:06云南网


(相关资料图)

作者:侯志虎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警示教育作为提高党员干部“免疫能力”的有效手段和“必修课”,能起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因此,在开展警示教育时要把准“三忌三要”,让警示教育入脑入心。

一忌流于形式,要“触灵魂”。“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警示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同一面辨别是非得失的“镜子”,照出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蜕变轨迹和腐化历程,警示教育抓好了、抓实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自觉才会增强。但实践中,一些警示教育颇受诟病,就在于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准备不充分,没有动真格。有的只是把党员干部召集到会议室,播放一部教育片,让党员干部一看了之;更有甚者存在着警示教育是“工作安排,不得不来”的错误认知,“只要人到场,管他谁在讲”,活动结束了,“看完听完也就完了,我该怎样还怎样”,根本没往心里去。如此一来,警示教育活动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自然触动不了党员干部的“灵魂”。应当严肃党内廉政教育工作制度,用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党章党规党纪去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自觉思考警示教育的作用和重大意义,以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去打动人、感化人。

二忌曲高和寡,要“接地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接地气”是警示教育跳脱曲高和寡的重要方式,如果开展警示教育时一味强调其专业性,难免会出现晦涩难懂、空洞乏味的情况,不利于警示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是对警示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些警示教育方法简单呆板,台上照本宣科、有口无心,台下云里雾里、昏昏欲睡;有的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多、领导干部自己上台讲警示教育少,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不从身边鲜活的案例、熟悉或似曾相识的事件入手,脱离受众实际,内容生硬“假大空”,党员干部听不懂、听不进、更记不住,导致一些党员干部认识不到警示教育的重要性,把自己当“看客”、视案例为“谈资”,结果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悲剧重复上演,更与想达到的警示教育效果背道而驰。应当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沉浸式”切身体会“身边事”的惨痛代价,通过举办党纪法规漫画展、典型案例图片展、拍摄廉政微视频等接地气、入人心的方式,真正做到用身边事、身边人上好警示教育课,践行警示教育的初衷。

三忌刮一阵风,要“久为功”。“行百里者半九十,致胜利者积跬步”。开展警示教育的目的在于警钟长鸣,使党员干部慎微慎独,在法纪面前不越雷池半步,在权力面前如履薄冰,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警示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警示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警示教育绝不是“一阵风”,吹过就散,更不是“一把火”,烧完即止,而是持久性、经常性的学习教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热衷于开大会、念大报告,用“突击式”学习、“打包式”教育取代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有的在学习时有模有样,出了会场酒杯一端,就“一切照旧”。如此“一阵风”学习,实在谬哉!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就是要向党员干部们传递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信号。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投入到警示教育的“大熔炉”中,久久为功,做到深学细悟在经常,廉洁自律在平常,为民服务在日常,从而将警示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标签:

企业

无人快递车已在北京部分小区落地 多企业入局逐鹿万亿元市场
2022-06-20
详细行程
全面取消落户限制!30个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超300万
2022-03-21
详细行程
2022互联网岳麓峰会因防控原因延期召开
2022-03-21
详细行程